本文大部分内容来自http://www.cnblogs.com/wj-1314/p/8490822.html
首先来看看列表生成式
[i*2 for i in range(10)]
生成器
通过列表生成式,我们可以直接创建一个列表,但是,受到内存限制,列表容量肯定是有限的,而且创建一个包含100万个元素的列表,不仅占用很大的存储空间,如果我们仅仅需要访问前面几个元素,那后面绝大多数元素占用的空间都白白浪费了。
所以,如果列表元素可以按照某种算法推算出来,那我们是否可以在循环的过程中不断推算出后续的元素呢?这样就不必创建完整的list,从而节省大量的空间,在Python中,这种一边循环一边计算的机制,称为生成器:generator
生成器是一个特殊的程序,可以被用作控制循环的迭代行为,python中生成器是迭代器的一种,使用yield返回值函数,每次调用yield会暂停,而可以使用next()函数和send()函数恢复生成器。
生成器类似于返回值为数组的一个函数,这个函数可以接受参数,可以被调用,但是,不同于一般的函数会一次性返回包括了所有数值的数组,生成器一次只能产生一个值,这样消耗的内存数量将大大减小,而且允许调用函数可以很快的处理前几个返回值,因此生成器看起来像是一个函数,但是表现得却像是迭代器
要创建一个generator,有很多种方法,第一种方法很简单,只有把一个列表生成式的[]中括号改为()小括号,就创建一个generator
#列表生成式lis = [x*x for x in range(10)]print(lis)#生成器generator_ex = (x*x for x in range(10))print(generator_ex) 结果:[0, 1, 4, 9, 16, 25, 36, 49, 64, 81]at 0x000002A4CBF9EBA0>
想打印出生成器中的元素用next()
#生成器generator_ex = (x*x for x in range(10))print(next(generator_ex))print(next(generator_ex))print(next(generator_ex))print(next(generator_ex))print(next(generator_ex))print(next(generator_ex))print(next(generator_ex))print(next(generator_ex))print(next(generator_ex))print(next(generator_ex))print(next(generator_ex))结果:0149162536496481Traceback (most recent call last): File "列表生成式.py", line 42, inprint(next(generator_ex)) StopIteration
大家可以看到,generator保存的是算法,每次调用next(generaotr_ex)就计算出他的下一个元素的值,直到计算出最后一个元素,没有更多的元素时,抛出StopIteration的错误,而且上面这样不断调用是一个不好的习惯,正确的方法是使用for循环,因为generator也是可迭代对象:
#生成器generator_ex = (x*x for x in range(10))for i in generator_ex: print(i)
generator非常强大,如果推算的算法比较复杂,用类似列表生成式的for循环无法实现的时候,还可以用函数来实现。比如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,除第一个和第二个数外,任何一个数都可以由前两个相加得到:1,1,2,3,5,8,12,21,34.....
#fibonacci数列def fib(max): n,a,b =0,0,1 while n < max: a,b =b,a+b n = n+1 print(a) return 'done' a = fib(10)print(fib(10))1123581321345511235813213455done
仔细观察,可以看出,fib
函数实际上是定义了斐波拉契数列的推算规则,可以从第一个元素开始,推算出后续任意的元素,这种逻辑其实非常类似generator。
也就是说上面的函数也可以用generator来实现,上面我们发现,print(b)每次函数运行都要打印,占内存,所以为了不占内存,我们也可以使用生成器,这里叫yield。如下:
def fib(max): n,a,b =0,0,1 while n < max: yield b a,b =b,a+b n = n+1 return 'done' a = fib(10)print(fib(10))
返回的是一个生成器对象。
a = fib(10)print(fib(10))print(a.__next__())print(a.__next__())print(a.__next__())print("可以顺便干其他事情")print(a.__next__())print(a.__next__()) 结果:112可以顺便干其他事情35
在上面fib的例子,我们在循环过程中不断调用yield
,就会不断中断。当然要给循环设置一个条件来退出循环,不然就会产生一个无限数列出来。同样的,把函数改成generator后,我们基本上从来不会用next()
来获取下一个返回值,而是直接使用for
循环来迭代:
def fib(max): n,a,b =0,0,1 while n < max: yield b a,b =b,a+b n = n+1 return 'done'for i in fib(6): print(i) 结果:112358
但是用for循环调用generator时,发现拿不到generator的return语句的返回值。如果拿不到返回值,那么就会报错,所以为了不让报错,就要进行异常处理,拿到返回值,如果想要拿到返回值,必须捕获StopIteration错误,返回值包含在StopIteration的value中:
def fib(max): n,a,b =0,0,1 while n < max: yield b a,b =b,a+b n = n+1 return 'done'g = fib(6)while True: try: x = next(g) print('generator: ',x) except StopIteration as e: print("生成器返回值:",e.value) break 结果:generator: 1generator: 1generator: 2generator: 3generator: 5generator: 8生成器返回值: done
通过yield实现单线程下并发运算的效果
import timedef consumer(name): print("%s 准备学习啦!" %name) while True: lesson = yield print("开始[%s]了,[%s]老师来讲课了!" %(lesson,name)) def producer(name): c = consumer('A') c2 = consumer('B') c.__next__() c2.__next__() print("同学们开始上课 了!") for i in range(10): time.sleep(1) print("到了两个同学!") c.send(i) c2.send(i) 结果:A 准备学习啦!B 准备学习啦!同学们开始上课 了!到了两个同学!开始[0]了,[A]老师来讲课了!开始[0]了,[B]老师来讲课了!到了两个同学!开始[1]了,[A]老师来讲课了!开始[1]了,[B]老师来讲课了!到了两个同学!开始[2]了,[A]老师来讲课了!开始[2]了,[B]老师来讲课了!到了两个同学!开始[3]了,[A]老师来讲课了!开始[3]了,[B]老师来讲课了!到了两个同学!开始[4]了,[A]老师来讲课了!开始[4]了,[B]老师来讲课了!到了两个同学!开始[5]了,[A]老师来讲课了!开始[5]了,[B]老师来讲课了!到了两个同学!开始[6]了,[A]老师来讲课了!开始[6]了,[B]老师来讲课了!到了两个同学!
由上面的例子可以发现,python提供了两种基本的方式
生成器函数:也是用def定义的,利用关键字yield一次性返回一个结果,阻塞,重新开始
生成器表达式:返回一个对象,这个对象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产生结果
为什么叫生成器函数?因为它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成了一个数值队列。一般的函数在执行完毕之后会返回一个值然后退出,但是生成器函数会自动挂起,然后重新拾起执行,他会利用yield关键字关起函数,给调用者返回一个值,同时保留了当前的足够多的状态,可以使函数继续执行,生成器和迭代是密切相关的,可迭代的对象都有一个__next__()成员方法,这个方法要么返回迭代的下一项,要么引起异常结束迭代。
# 函数有了yield之后,函数名+()就变成了生成器# return在生成器中代表生成器的中止,直接报错# next的作用是唤醒并继续执行# send的作用是唤醒并继续执行,发送一个信息到生成器内部'''生成器''' def create_counter(n): print("create_counter") while True: yield n print("increment n") n +=1 gen = create_counter(2)print(gen)print(next(gen))print(next(gen)) 结果:create_counter2increment n3
生成器表达式
>>> [ x ** 3 for x in range(5)][0, 1, 8, 27, 64]>>>>>> # 生成器表达式>>> (x ** 3 for x in range(5))at 0x000000000315F678>>>> # 两者之间转换>>> list(x ** 3 for x in range(5))[0, 1, 8, 27, 64]
迭代器
我们已经知道,可以直接作用于for循环的数据类型有以下几种: 一类是集合数据类型,如list,tuple,dict,set,str等 一类是generator,包括生成器和带yield的generator function 这些可以直接作用于for 循环的对象统称为可迭代对象:Iterable 可以使用isinstance()判断一个对象是否为可Iterable对象
>>>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ble>>> isinstance([], Iterable)True>>> isinstance({}, Iterable)True>>> isinstance('abc', Iterable)True>>> isinstance((x for x in range(10)), Iterable)True>>> isinstance(100, Iterable)False
可以被next()函数调用并不断返回下一个值的对象称为迭代器:Iterator。
可以使用isinstance()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Iterator对象:
>>>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tor>>> isinstance((x for x in range(10)), Iterator)True>>> isinstance([], Iterator)False>>> isinstance({}, Iterator)False>>> isinstance('abc', Iterator)False
生成器都是Iterator
对象,但list
、dict
、str
虽然是Iterable(可迭代对象)
,却不是Iterator(迭代器)
。
把list
、dict
、str
等Iterable
变成Iterator
可以使用iter()
函数:
>>> isinstance(iter([]), Iterator)True>>> isinstance(iter('abc'), Iterator)True
你可能会问,为什么list
、dict
、str
等数据类型不是Iterator
?
这是因为Python的Iterator
对象表示的是一个数据流,Iterator对象可以被next()
函数调用并不断返回下一个数据,直到没有数据时抛出StopIteration
错误。可以把这个数据流看做是一个有序序列,但我们却不能提前知道序列的长度,只能不断通过next()
函数实现按需计算下一个数据,所以Iterator
的计算是惰性的,只有在需要返回下一个数据时它才会计算。
Iterator
甚至可以表示一个无限大的数据流,例如全体自然数。而使用list是永远不可能存储全体自然数的。
s='hello' #字符串是可迭代对象,但不是迭代器l=[1,2,3,4] #列表是可迭代对象,但不是迭代器t=(1,2,3) #元组是可迭代对象,但不是迭代器d={ 'a':1} #字典是可迭代对象,但不是迭代器set={1,2,3} #集合是可迭代对象,但不是迭代器f=open('test.txt') #文件是可迭代对象,但不是迭代器 #如何判断是可迭代对象,只有__iter__方法,执行该方法得到的迭代器对象。# 及可迭代对象通过iter转成迭代器对象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tor #迭代器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ble #可迭代对象 print(isinstance(s,Iterator)) #判断是不是迭代器print(isinstance(s,Iterable)) #判断是不是可迭代对象 #把可迭代对象转换为迭代器print(isinstance(iter(s),Iterator))
- 凡是可作用于
for
循环的对象都是Iterable
类型; - 凡是可作用于
next()
函数的对象都是Iterator
类型,它们表示一个惰性计算的序列; - 集合数据类型如
list
、dict
、str
等是Iterable
但不是Iterator
,不过可以通过iter()
函数获得一个Iterator
对象。
Python3的for
循环本质上就是通过不断调用next()
函数实现的,例如:
for x in [1, 2, 3, 4, 5]: pass
# 首先获得Iterator对象:it = iter([1, 2, 3, 4, 5])# 循环:while True: try: # 获得下一个值: x = next(it) except StopIteration: # 遇到StopIteration就退出循环 break
总结
(1):通常的for..in...循环中,in后面是一个数组,这个数组就是一个可迭代对象,类似的还有链表,字符串,文件。他可以是a = [1,2,3],也可以是a = [x*x for x in range(3)]。
它的缺点也很明显,就是所有数据都在内存里面,如果有海量的数据,将会非常耗内存。
(2)生成器是可以迭代的,但是只可以读取它一次。因为用的时候才生成,比如a = (x*x for x in range(3))。!!!!注意这里是小括号而不是方括号。
(3)生成器(generator)能够迭代的关键是他有next()方法,工作原理就是通过重复调用next()方法,直到捕获一个异常。
(4)带有yield的函数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函数,而是一个生成器generator,可用于迭代
(5)yield是一个类似return 的关键字,迭代一次遇到yield的时候就返回yield后面或者右面的值。而且下一次迭代的时候,从上一次迭代遇到的yield后面的代码开始执行
(6)yield就是return返回的一个值,并且记住这个返回的位置。下一次迭代就从这个位置开始。
(7)带有yield的函数不仅仅是只用于for循环,而且可用于某个函数的参数,只要这个函数的参数也允许迭代参数。
(8)send()和next()的区别就在于send可传递参数给yield表达式,这时候传递的参数就会作为yield表达式的值,而yield的参数是返回给调用者的值,也就是说send可以强行修改上一个yield表达式值。
(9)send()和next()都有返回值,他们的返回值是当前迭代遇到的yield的时候,yield后面表达式的值,其实就是当前迭代yield后面的参数。
(10)第一次调用时候必须先next()或send(),否则会报错,send后之所以为None是因为这时候没有上一个yield,所以也可以认为next()等同于send(None)
带有send的还没搞的清楚。